金融聚焦

这届“五一”,关键词是“涨”?


  • 时间:2024-05-07 13:13:28
  • 浏览:60

今年的“五一”,又一次是五天长假。

5天长假的消费能量,相比于3天假期的清明、端午等,那可是大多了。

多了两天假期,给更多人留出了往返的时间。有人额外请两天年假,直接凑成7天长假;甚至还有人“请3休9”拼假,连上周末请出9天大长假(即4月28日至30日请假,4月27日至5月5日连休9天的超长假期)来场出境游,足够覆盖欧洲、中东、澳洲等远途地区的旅行了。也有很多人讨伐调休制度,质问为啥不大大方方放5天,或者索性不调休只放3天得了,非得为了凑5天连续调休?

辛苦调休出来的5天,对指着假日消费的很多行业来说,表现如何?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去形容这届“五一”,你会选择哪个词?

行:挣最多钱的巨头却不赚钱

无论是节后各地晒出的各类旅游数据,还是小红书、抖音上网友晒出的景区“到处都是人”,这些钱都是分散到无数个旅行社、餐饮企业、民宿酒店中,论单个企业,未必是赚得最多的。

相比于旅游,其实“搬运”人才是最挣钱的行业。比如,旅游特种兵们离不开的高铁、绿皮车们;比如远途出行离不开的飞机。

据中国民航局消息,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,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997.1万人次,日均199.4万人次,比2019年劳动节假期日均增长11.1%;累计保障航班班,日均班,比2019年日均增长7.4%。

这意味着什么?人次增长超过班次增长,意味着每个班次的平均载客量更高了,航司的满载率更高了。不过就算平均票价1000,997.1万人次也只是百亿左右的总机票收入,被多家航司瓜分之后,单一一家企业并没有挣到多少钱。

铁路运输的高峰一般会超越假期起止点,假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客流高峰的终结,实际上今年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自4月29日至5月6日,为期长达8天。

据假期前国铁集团的预测数据显示,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,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.44亿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。假设平均每人次票价100元,单国铁集团在五一假期就要挣144亿元。

单一企业五一假期这几天,营收超过百亿元的案例,恐怕除了国铁集团,也没有几家了。

但是作为运送旅客数量最多的单一企业,国铁集团却并没有赚到多少钱。

据财报数据,2024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净利润33亿元;2024年一季度,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

而国铁集团2024年的净利润33亿元,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子公司京沪高铁高——京沪高铁2024年实现营收406.83亿元,同比增长110.4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.46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103.63%。

为什么如此?因为除了京沪高铁等少数线路赚钱,国铁集团大部分线路,其实是亏损运营,所以集团的净利润才低于子公司。对于社会而言,我们得以享受更低成本的出行;但国铁集团作为企业,却默默承担了太多。

企业不可能无限制为降低社会成本而自己亏损太多。终于,涨价要来了。

铁路官网公告显示,自2024年6月15日起,铁路方对京广高铁武广段、沪昆高铁沪杭段、沪昆高铁杭长段、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。

以沪昆高铁杭长段举例,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85元,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05元,上涨约19.75%。

涨价只是市场化调整的一方面。优化调整也指出了票价折扣的方向,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、5.5折为下限实行多档次、灵活折扣的浮动票价体系,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。如杭州东站至长沙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267元,较现票价低约34%。

以沪昆高铁杭长段举例,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85元,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05元,上涨约19.75%。

铁路老大哥,也在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。毕竟,一年营收过万亿,净利润才几十亿,实在是不挣钱。

娱:涨价能促进共同富裕吗

对于涨价,网上的骂声很多。不管是出行还是娱乐旅游项目,涨价都在发生。而且,对于很多Z时代来说,相比存钱,也更愿意把钱花在“生活体验”上,假期是不可能宅的,旅游已经是一道必选题。

但,涨价真的一定是坏事吗?涨价本质是市场化定价,在高峰期更贵,在低谷期更便宜。比如,对于真想特种兵旅行的大学生,低谷出游、错峰出游反而能降低成本。

美国核心CPI由于房屋租金、服务业消费等核心CPI支撑维持较高水平,但这种相对“涨价”,反而让美国的体力劳动者获取了相对更高的收入,社会的经济循环反而因此有了流动性注入。

所以,一些公共基础设施、体力劳动等服务行业的适度涨价,实际上也在拉低蓝领与白领之间的收入差距,而这恰好是发达国家的一种现象——本质上,不用从小学生时期就开始为了高考卷,因为日后走职业教育当蓝领,只要有一技之长,收入也不会比白领低多少。

据统计,2024年5月15日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.58亿人次,日均2.72亿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23.7%,比2024年同期增长2.1%。

整个社会的大规模跨区域人员流动,也意味着金钱的流动,特别是从储蓄较多人群流向储蓄较少的人群。从共同富裕的角度,当然要促进更多人员从一二线城市流向山野、景区,流向乡间、民宿,流向景色好的老少偏远地区,避免只能“一线挣钱一线花”,而是“一线挣钱全国花”。

共同富裕更要靠钱包鼓的人多花钱,对于打工人来说,高铁涨价,餐饮食宿涨价,这些成本杂七杂八加上可要掏空自己的钱包。不过,县城旅游等性价比方向,也正在向打工人招手。

2019年是疫情发生的前一年,也是各类人员流动最为频繁的参考基准。能够比2019年增长2成以上,就意味着是一个不错的年份。2024年在很多人体感中,都是比2024年经济更为乐观的年份。但2024年五一假期的人员流动数据依然好于2024年,也说明2024年五一,宏观数据依然有较好的一面。

而从刺激经济的角度,五一5天其实也比7天更合适。因为消费和生产,必须有一个平衡点,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假期。从打工人视角,自然希望假期越长越好;但从企业主角度,或者从生产组织者的角度出发,生产间隔太久,是会损耗生产效率的。

其实,自从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一直到2007年12月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,“五一”一直是放7天假;从2008年开始,7天“黄金周”变成了3天“小长假”;2019年通过调休,“五一”放假4天,2020年至今,“五一”稳定为放假5天。

所以,从历史的角度,1999年开始有11年“五一”放3天假,只有8年放7天假,放3天假才是过去的主流。相比于3天,能够有5天假期,其实对打工人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安排了。五一如果假日办给大家7天黄金周,那清明、端午和中秋的假可能就没有了,作为打工人,你说还能怎么选?

况且,假期越是集中,各类服务也越是会涨价,反而不如更多分散。多出清明、端午、中秋,虽然分散了原本五一黄金周的7天长假,但其实,也分散了五一原本可能会发生的更大规模涨价。

游:县城开始逆袭

据多地文旅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均超去年和2019年同期。

就以四大直辖市为例。

上海市文旅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上海共接待游客1696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96.2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、10.2%,比2019年同期增长18.5%、23.1%,均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
天津文旅局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天津市共接待游客1407.86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5%,甚至比今年春节8天假期接待游客总数还要增长23.92万人次;其中外埠游客809.81万人次,占比57.5%;实现旅游收入122.1亿元。

上海市文旅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共接待游客1623.94万人次,同比增长3.77%。

上海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间,纳入统计的全市过夜游客接待量为160.14万人次,同比增长11.3%。纳入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684.9万人次,按可比口径增长7.2%。

由于统计口径使用了不同指标,所以人次数存在差异,但人次少,含金量未必低,如过夜游客一般消费量要高于非过夜游客。

在大城市之外,今年的县城旅游也非常火。

携程数据显示,四线及以下城市,尤其是县域(县城及县级市)旅游市场增长明显,带来新增量。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%、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%,增速高于全国大盘。

同程旅行数据显示,五一假期黄山、阿坝、延边、通化、本溪、洛阳、伊犁、晋城、林芝、威海等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增长最快。国内有数十个三线以下小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。

旅游火爆,电影票房却滑铁卢了。今年五一档最终报收15.27亿人民币票房,低于2021年的16.74亿,略高于2024年“五一档”的15.21亿元。

有人说今年电影市场烂片多,但票房不佳,或许烂片并不是最大原因。更可能是因为,大家都出门旅游去了,没有时间去看电影。五一档十几亿的票房,甚至也就是平时普通十来天(2024年国内电影总票房约549亿元,日均约1.5亿)的票房。这五一档,甚至和“平日档”都没啥区别了。

五一假期,最赚钱的毫无疑问自然是文旅行业。但讨论哪些行业最赚钱,在常见的文旅之外,更要看其他不同行业的表现。尽管“涨价”或许是一些行业五一期间的关键词,比如国铁集团涨价多条线路;但有发展形势大好的,同样也有行业不再延续曾经盛况的。

比如,五一假期房地产政策利好不断但楼市却依然没有太大回升,据诸葛找房,2024年“五一”假期(5月1日5月5日)重点12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123套,日均成交425套,总成交量较2024年的4434套下降52.12%。

而这些本质上也都是联动的。国内基础公共服务如高铁、普速火车、地铁、水电气等的低价,是因为财政补贴多,而财政补贴很多又来自于土地出让金。房地产的衰退,必然导致财政补贴基础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,当有些行业在降价之时,必然有其他行业会因此涨价。

而五一假期之后,更多衣食住行的多个行业在价格上,也将掀起一场涨跌起伏的多重奏。